-- 作者: JOHNHILL
-- 發表時間: 2012/03/14 11:50pm
[這篇文章最後由JOHNHILL在 2012/03/18 11:35pm 第 18 次編輯]
[size=4]20餘年前,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陡沖頭村村民黃周凡 在當地白竹山上砍柴,坐在田間大石頭上休息時,他發現石板上 刻有類似蝌蚪狀的「天書」。近日湖南省文物局組織專家對該 地區進行考察,專家確認,20幾年來黃周凡念念不忘的「天書」 ,就是失傳了兩個半世紀的城步古苗文字。目前在該地區已發現 12塊古苗文字石刻,如此大規模的發現在湖南省內外尚屬首次。 文物現狀 山間梯田間散佈「天書」石刻12塊 2011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進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時, 在丹口鎮陡沖頭村發現了3塊古苗文石刻。近日湖南省文物局組織 專家再次來到當地,又發現了9塊石刻,這些石刻散佈在白竹山 梯田間,表面依稀可見蝌蚪狀「天書」,其中一塊聳立在高高的 田坎上,有的橫臥在草叢中並破損斷裂,還有的已經被溪水沖倒, 並被厚實的泥沙和茂密的灌木填埋。 「古代苗文有三大特點,似漢字又非漢字,有方塊字和有符號。 這次我們發現的『天書』,似圖非圖,似畫非畫,似篆非篆, 似漢字非漢字,從歷史文獻資料我能斷定,這些石刻上的『天書』 就是古代苗文字。」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古文字研究 專家李慶福告訴記者。李慶福介紹,苗族的產生最早可追溯至蚩尤 部落時期,而苗文產生最遲為南宋時期,並跟隨時代變化而演變。 「據我所知,如此大規模的古代苗文實物發現,在國內尚屬首次。 但是這些古苗文字的意思是什麼,還有待研究。」 「這些苗文字刻在石頭上,朝向為背西向東,相互之間幾乎 等距,有一定規律地分佈,初步推斷,這些石刻是清朝當地苗民 祭祀所用。」邵陽市文物局局長曾曉光表示。 文物價值 將改寫苗族無文字歷史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至今仍在使用,但苗族是否有自己的文字 只在苗族古歌謠和傳說中得到印證。關於城步苗文可考資料也只見 於城步苗族世代流傳的《苗款》和清末文人陸雲士所著《峒溪纖志 ·志余》中的「苗書二章」。那麼作為南方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 如何證明苗文確實存在? 「這些苗文石刻的發現,將實實在在地證明苗族文字的存在。」 李慶福說。不僅如此,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李紹平說, 「在民族史的記載中,對於苗族介紹只稱有語言無文字,這次發現將 改寫苗族民族史;同時對於文字學研究、歷史文獻學研究來說,這次 發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黃周凡知道城步作為苗族聚居區,自己當年發現的「天書」可能 和苗文有關,但他表示問過當地居民,無人認識古苗文。如果古苗文 確實存在,但又為何消失?曾曉光說,城步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 至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爆發苗民大起義,起義領袖為了逃避清廷圍 剿,所刻制的印信、圖章和引發的文告,往來書信,使用的都是苗文 。「這些苗文難以辨識,可能被當做密碼和暗號來使用,所以為了鎮 壓起義,乾隆之後下令禁止使用苗文,違者『連坐九家』,在清廷殘 酷鎮壓下,城步苗文逐漸在湘桂黔邊區消失了。」[/size]
-- 作者: JOHNHILL
-- 發表時間: 2012/03/18 11:44pm
[這篇文章最後由JOHNHILL在 2012/03/18 11:58pm 第 1 次編輯]
在苗族人看來,炎帝黃帝被看為妖婆的幫兇,在雷公的幫助下才打敗蚩尤。 從此苗族開始了苦難的遷徙歷史。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mz09/2009-02/09/content_17245975.htm 苗族祖先蚩尤 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 當時在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出現了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聯盟,而在甘陝黃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為首的另兩大部落集團。 炎帝與黃帝沿黃河由西向東發展,先後與蚩尤在涿鹿一帶發生戰爭。蚩尤先敗炎帝,「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 後來炎帝與黃帝聯合戰敗了蚩尤,「軒轅之時,蚩尤最為暴,莫能伐,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蚩尤死後,天下大亂,黃帝便畫了幅蚩尤的畫像威懾天下,天下這才安定下來。 而蚩尤的九黎集團戰敗後大部分向南流徙,開始了苗族多苦多難的遷移史。 至今苗族人民中還廣泛流傳著蚩尤的傳說,他們始終信奉蚩尤為其始祖。 貴州關嶺一帶流傳有《蚩尤神話》,傳說遠古時,苗族居住在黃河邊上,共「八十一」寨,他們的首領叫蚩尤,蚩尤為民除掉了危害苗民的「垂耳妖婆」,使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後來妖婆的三個妖娃請來了赤龍公和黃龍公(即赤帝和黃帝)復仇,蚩尤率領苗族人民英勇作戰,多次打敗赤龍和黃龍二公。赤龍、黃龍二公聯合起雷老五(即雷公),水淹苗兵,擒殺了蚩尤,焚燬了「八十一寨」。剩下來的苗族子民被迫遠走他鄉。 在中國境內,如今的苗族人口數量大致在600萬左右。數量在蒙族,藏族等大族之上,是名副其實的東方大族。自上古時期開始的苦難遷徙終於在新中國畫上了句號,持有的後裔苗族人如今也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 作者: JOHNHILL
-- 發表時間: 2012/03/19 00:02am
[這篇文章最後由JOHNHILL在 2012/03/19 00:12am 第 1 次編輯]
-- 作者: bik
-- 發表時間: 2012/03/25 08:53am
JOHNHILL您好: 您的文章很有趣,但就是少了幾張圖,如果你可以拍幾張苗族的文字照片給我們看,這樣才暢快。或許您無法拍到這樣的圖片,那倒不如就您所在身邊的事物談起,拍一些圖片,相信這樣才不會有隔靴搔癢的感覺。
-- 作者: JOHNHILL
-- 發表時間: 2012/03/27 06:20pm
清代末期陸雲士(又名陸次雲)所著的《峒溪纖志·志余》中專門保留了「苗書二章」,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城步苗文資料。目前也有石碑刻寫該段苗文 此次為較大規模發現而已,基本已經被專家確認為古苗文。 http://ent.changsha.cn/whxw/201203/W020120306566874988469.jpg
-- 作者: Amin
-- 發表時間: 2012/03/28 06:25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JOHNHILL[/u]在 [i]2012/03/18 11:44pm[/i] 發表的內容:[/b] 自上古時期開始的苦難遷徙終於在新中國畫上了句號,持有的後裔苗族人如今也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quote] 安居樂業? 你要不要去調查一下,滇貴桂這一帶有多少年輕人留守在家鄉,又有多少比例是必須到沿海工廠打工討生活? 引用資料,也要有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否則就是拾人涕唾
-- 作者: JOHNHILL
-- 發表時間: 2012/03/30 11:04pm
我認為苗族人到沿海的不會很多,民族習慣的原因,苗族是山居民族,喜歡往山區遷徙。清代大量遷居越南寮國以及泰國的北部山區,越南戰爭有很多遷居美國,如今已經形成跨境民族,據報道說他們大多還有一顆中國心。 封建王朝時期苗族的確受歧視,不准住平地,不准讀書,屬於化外之民。
-- 作者: Amin
-- 發表時間: 2012/04/01 06:57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JOHNHILL[/u]在 [i]2012/03/30 11:04pm[/i] 發表的內容:[/b] 我認為苗族人到沿海的不會很多。 ... [/quote] 你認為? 請問你認識或結交過的苗族人或西南少數民族有幾人? 在你居住的城市中,外來務工的,穿的都是和你我一樣的現代服飾,講的也是漢族的普通話.你能區分出嗎? 我有很多朋友本身就是經營工廠的,這些來務工的年輕人,來自何方,我們會不知道嗎?我上星期還和一位桂林龍勝的苗族的女孩面對面聊天,就在上海. 無論苗族或漢族,你知不知道這些來大城市務工的年輕人,除非很好的機運,否則他們很難在大城市扎根生存.但他們工作生活於大城市之後,他們返鄉,連上個廁所都不習慣.何來"安居樂業"? 中國心? 這幾年緬北果敢事件,你知不知道中國政府對於被欺壓的漢人(果敢族)默不作聲.因為中國大型國企與緬甸軍政府的經濟利益掛勾在一起,所以對這些"化外之民"視若無睹.你去問一下這些講中國話,寫中國字的難民們,還有沒有"中國心"?
-- 作者: Amin
-- 發表時間: 2012/04/06 07:38am
[UploadFile=miao_1333668661.jpg] 認為在新中國裡居住的苗族,堪稱"安居樂業"的,應該看看這一篇報導(上周的三聯周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實無論是大陸的朋友或是台灣的網友,都有這種隨意在網路搜查再玩剪貼的習慣. 現在網路上,誰不會google或維基一下?或是百度一下? 需要像老太婆那樣雞婆(囉嗦)剪貼給大家"知識"嗎? 在網路便捷,資訊大爆炸的年代.有一個潛在的教育問題,就是知識破碎化.很少年輕人願意腳踏實地地做學問或學知識,而是從網路上去拼湊一些東西.看似豐富,卻夾雜許多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 給幾句比較不客氣的建議 請多讀書..實實在在地讀書 不然就去旅行,自己去體驗生活.去看真實的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