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人像攝影 ] (/tbgweb/cgi-bin/forums.cgi?forum=30)
--- [轉貼] 校護代母職 拉拔排灣小子 -- 朱麗麗女士 (/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30&topic=256)


-- 作者: rogerjian
-- 發表時間: 2004/06/06 10:11am

校護代母職 拉拔排灣小子
 
     
 
台東縣台坂國小校護朱麗麗悉心照顧五名排灣族學生,每天為他們洗澡,如家人般生活在一起。
記者羅紹平/攝影    
 
 
【記者羅紹平/台東縣報導】

「媽媽,我牙好痛!」台東縣大武山下台坂國小的一年級學生蕭志寬,手撫著臉頰走進保健室,話還沒出口,淚已滾落,校護朱麗麗將他抱入懷裡,安慰地說:「不哭了,乖

!吃個藥就不痛。」

台坂國小裡像蕭志寬一樣開口叫朱麗麗媽媽的孩子有五人,他們都是膚色較深的排灣族小朋友,在朱麗麗身邊跟前跟後,一幅母鴨帶小鴨的畫面,感覺很溫馨。

朱麗麗說,五名孩子都來自單親或隔代教養家庭,在偏遠山村裡,單親孩子的爸或媽為了生活從早忙到晚,回到家已精疲力竭,祖父母年紀大,即使願教養孫子也有心無力。

現年四十六歲,來自高雄縣仁武鄉,在台坂任職已十年的朱麗麗說:「三年前我家老大陳保廷就讀大二、老二陳致君讀高三,不需我操心,想到這些孩子因乏人照顧,課業成績低落,不愛洗澡全身髒兮兮,皮膚上積滿厚厚汙垢、頭上長頭蝨,有的手腳被蚊蟲叮咬而滿布膿瘡,讓我很心疼;在徵得家長同意後,就把他們帶在身邊照顧。」

最多的時候,她曾同時照顧七、八個孩子,男女都有。她說國小一至三年級是學習基礎期,須有大人在旁指導做功課;孩子基礎打好了,升上四年級,生活可以自理,懂得自己看書時,就會讓孩子回到家長身邊。當然也有例外,像現在就有一名讀小四的孩子,還是天天跟在她身邊。

過去三年來,她每天張羅這些孩子的晚餐、幫他們洗澡洗衣服、指導他們課業,晚上大家擠在宿舍打地舖;同時自掏腰包買新衣、球鞋給這些孩子穿。周六、日帶孩子回高雄,讓他們逛百貨公司、夜市、動物園、吃麥當勞的漢堡,甚至陪他們去合法網咖店學習上網找資料。小三的一名孩子說:「跟媽媽在一起好快樂。」

問孩子們愛不愛媽媽?四名孩子爭先高喊「愛」,另一名讀小三的孩子比較內向,只用眼神傳達愛意。朱麗麗聽到孩子說:「媽媽妳照顧我,我長大後也要照顧妳一輩子。」眼眶裡已有淚水打轉。

【2004/06/06 聯合報】


-- 作者: cysung
-- 發表時間: 2004/06/06 05:38pm


隨著 roger 轉貼的新聞想去台東縣台坂國小網頁看看朱麗麗女士, 但台坂國小的網頁資訊很少,... 我也利用台東縣教育局網頁想了解一下台灣偏遠地區小學現況, 發現在利稻國小有一群可敬的老師在那裡, ...心想生活在物質富庶都市的我, 讀到老師在留言版寫的自我期許的文章, 真是感動 !!

介紹給大家, 過去逛逛給自己心靈洗滌機會, 也給那邊的老師打打氣.. 加加油 ....謝謝您 !!


http://edutowns.educities.edu.tw/forum/list.php?f=1980-0000-01&t=257&a=2


-- 作者: cysung
-- 發表時間: 2004/06/06 05:47pm


偏遠小孩也有春天


這是蘇吉勝老師寄給我的文章,5月7日我們和其他許多學校都在關山國小看過新武分校的表演,如果你有認真看完他們演的戲,但說不出自己的感想的話,不妨仔細看看底下的文章。

=====================================================================

偏遠小孩 也有春天
生活把念慈侷限在台東海端鄉一個偏遠的部落,

閱讀卻帶她進入一個無限寬廣的世界……

文/周慧菁

天下雜誌299期2004/05/15


台東海端鄉,台灣東南邊陲一角,崇山峻嶺、翠谷秀水,海在山的另一端。

「他教會了我,要相信自己的夢想!」邱念慈,海端鄉初來國小新武分校六年級學生,坐在舞台地邊緣,黑亮的雙眼自信而堅毅地凝視前方,嘹亮地說出「叔公的理髮店」劇裡最後一句臺詞。

就像劇中的小女孩一樣,念慈也有夢想。但在這個離台東市區一個小時車程、被高山環繞的布農族部落裡,念慈就像所有偏遠地區的原住民小朋友一樣,客觀的環境讓他們前進夢想的路途崎嶇難行。

週六的午後,都市裡的小朋友,不是去補習,就是跟爸媽出去玩,或是在家看電視;念慈則光著腳、蹲在簡陋的屋旁洗衣服,滿頭花白、步履遲緩的祖母坐在狹小的客廳裡。在念慈就讀的新武分校裡,二十八位學生中有一半是隔代教養。

五年級以前,念慈的爸爸媽媽都在台北做板模工人,把她留給祖母照顧。一年前爸媽回到故鄉工作,家人終於團聚,念慈也有更多的家事要做,燒飯、洗衣,還要照顧三歲的妹妹。但看起來很酷,笑起來梨窩在嘴邊閃動的念慈一點都不以為苦,因為在前進夢想的路上,她有書做伴。

翻開新武分校的借書登記簿上,這學期開學至今的兩個多月,念慈已經借了三十二本書,圖書室裡的書,她幾乎都看過了。希望以後當老師的念慈,利用每個空檔看書,也常唸故事書給跟前跟後的三歲妹妹聽。

問念慈為什麼喜歡唸書?「因為讀書帶給我快樂,我可以把自己當成書中的主角,」生活把念慈侷限在這偏遠的村落,閱讀卻可以帶她體驗無限寬廣的世界。

念慈算是幸運的,雖然家裡沒錢買書,周圍的師長努力營建一個讓孩童親近閱讀的環境,培養他們有能力,進入寬廣的世界。

瘦弱斯文的游博賢老師是念慈的導師。板橋長大的他,在初來本校待過四年,新武分校也已待了六年,在教師流動率偏高的偏遠小學算是異數,「這邊的人溫厚善良,不需要鉤心鬥角,讓我覺得生命可以這麼單純,」游博賢曾經小時候功課不好受到忽視,所以長大後希望當老師,讓每個小孩都能感到受到關愛。

因為加入台東劇團與戲劇結緣而有很大改變的游博賢,也把戲劇帶到教學上。「閱讀是接觸到別人生命的一種形式,透過戲劇,用心靈和身體來與別人的生命交流,」藉由戲劇,游博賢老師將學生的閱讀帶入更立體化與具體化的體驗境界。

在沒接觸戲劇之前,游博賢自認是個很敏感、自我封閉的人,因為身體很瘦,即使是酷熱的夏天還是長袖長褲。自從九年前加入台東劇團後,心靈與身體都被開發,對自己更加認識,也更有信心。

因此,有了勇氣
每次看到學生自信地站在舞台上,游博賢都很感動,「他們愈來愈有勇氣接受自己,願與別人分享,」游博賢滿意地指出,念慈現在念國中的學長,不少都擔任領導幹部,做事更積極也更有自信。

在戲劇活動的過程裡,學生可以接觸到語文、音樂、美術。「當藝術走進他們的生命,他們就學會欣賞。懂得欣賞很重要,世界是那麼美好,沒有一顆心去欣賞,多可惜。」游博賢希望透過親近閱讀、藝術、自然,讓孩子有健全均衡的全人格發展。

所以他也帶學生到溪流裡摸著石頭,感受石頭的溫度,再讓身體擁抱石頭,傾聽溪流的聲音。然後發出最舒服的聲音和大自然對話。

為了參加海端鄉六校閱讀活動成果展,游博賢把美國繪本故事「叔公的理髮店」改編成兒童劇,新武分校三到六年級的小朋友都參與演出,「這個故事表達愛和希望,希望他們學到對生命的希望,不要放棄。」

念慈的新武分校操場邊,有棵綠葉茂密、高大的苦楝樹,每年三、四月會開滿淡紫色的花朵,遠望像紫色的雲朵落在樹梢。

台灣有句話說,苦楝花開,春天就來了。偏遠地區孩子的春天,也會因為愈來愈多有心的大人而提早到來。

http://edutowns.educities.edu.tw/forum/read.php?f=1980-0000-01&i=253&t=251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