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shiau
-- 發表時間: 2002/09/06 11:30pm
類固醇到底是什麼東東ㄚ?? :em25:
-- 作者: ycsung
-- 發表時間: 2002/09/09 07:55pm
類固醇 類固醇又稱【腎上腺皮質素】,是存在人體內正常情況下分泌的荷爾蒙, 腎上腺在正常人的功能,可以幫助維持血壓及心臟血管功能,可以減緩免疫發炎反應, 對抗胰島素代謝葡萄糖的能力,並可調節蛋白質、醣類及脂肪之新陳代謝。 在特殊的情況下會大量分泌,讓身體可以應付一些緊急的需要, 所以又屬於【壓力性荷爾蒙】的一種。皮質類固醇的分泌, 受到腦下垂體所分泌腎上腺皮促素的管制,而 腎上腺皮促素又受到下視丘所分泌皮質釋放因子調控。 皮質類固醇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荷爾蒙,與人體內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皮質醇(hydrocortisone)具有相等功能,皮質類固醇誕生於1948年, 由美國風濕病專家亨趣先生所發明的,他讓嚴重關節炎不能走路的病人, 每天注射類固醇,幾天之後,這些病人居然能夠起立走路,甚至跳舞, 這些病例發表在國際醫學會引起極大的震憾。 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類固醇荷爾蒙,共有三類: (一)、糖化皮質類固醇(glucocorticoids); (二)、礦物皮質類固醇(mineralocorticoids); (三)、雄性素(androgens)。 而一般大家所常說的類固醇,多半是指glucocorticoids,在體內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皮質類固醇的藥理作用複雜,且涉及體內許多生理系統, 對於類固醇藥物的機轉認為在細胞質中有類固醇接受器, 當類固醇與之結合後進入細胞核內,與特定DNA接受器結合, 影響mRNA和蛋白質的合成,產生類固醇效應。有一些共同的作用, 包括了抗發炎反應,控制鈉和水的平衡,負責脂肪和蛋白質的新陳代謝, 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HPA axis)的抑制作用等。 一、抗發炎反應: 1.使微血管通透性穩定,減少滲出液。 2.使炎性細胞的細胞膜穩定,減少釋放組織胺。 3.抑制白血球之偽足運動,減少發炎部位的白血球聚集。 4.干擾過敏物質的合成、儲存與釋放。 二、代謝的影響: 1.促進肝臟葡萄糖新生作用(gluconeogenesis) 2.抑制週邊組織對胺基酸的利用 3.具抗胰島素作用,加速脂肪酸自脂肪細胞中移出 4.具抑制生長激素作用 所以如糖尿病患者應留心其對血糖的影響,而對正在成長中的兒童應注意其抑制生長作用。 三、對醣類及鈉滯留作用 鈉滯留作用以cortisone及hydrocortisone較高,prednisolone及prednisone較弱, 而其他大多數合成的glucocorticoids幾乎沒有mineralocorticoids的作用。 對於易產生水腫反應的病人,用藥時應特別注意。 大部份的glucocorticoids都可經消化道充分吸收, 很快的由血中分佈至肌肉、肝、皮膚、腸道、腎臟等組織中, 在體內百分之八十的hydrocortisone與血液中的蛋白質結合, 包括albumin及globulin,只有未結合的hydrocortisone可進入細胞與細胞質內的接受器 結合,引發一系列的反應。 皮質類固醇主要由肝臟代謝,cortisone口服後經肝臟轉 換成hydrocortisone才具生物活性。 Glucocorticoids的抗發炎強度,大約與其生物半衰期相關,依其作用時間的長短, 可將glucocorticoids分為三類: (一)短效(半衰期8~12小時或抑制ACTH<24小時); (二)中效(半衰期18~36小時或抑制ACTH<36小時) (三)長效(半衰期36~54小時或抑制ACTH>48小時)。 資料來源 : http://www.zx.gov.tw/phr/phr025.htm
-- 作者: ycsung
-- 發表時間: 2002/09/09 07:57pm
您也可以參考大同(康熙文化)所出版的高中生物上冊, 它在最後一章有提到此激素,也可做為參考 !
-- 作者: shiau
-- 發表時間: 2002/09/10 00:10am
謝謝你呀!!
|